8月27日上午,第三届植被病虫害遥感大会以“保护植物、守卫安全”为主题,为从事该领域科研、教学、应用的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和学生提供了交流平台。考虑到新冠疫情影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会研讨,大会采取网络会议形式召开,并同时在B站、小康直播、遥感学报、绿会融媒、科创中国、知网在线、MDPI等直播平台在线直播。大会旨在通过交流植被病虫害遥感测报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等最新研究成果,推进遥感技术在智慧植保、灾害测报和生态安全中的深度应用,探讨其在植被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领域的学科融合和技术创新,推动植被病虫害遥感理论创新和行业应用,建设生态文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大会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安徽大学、曼彻斯特城市大学、“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
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大会主席黄文江主持,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张兵副院长、“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秘书处曹京华执行主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方国飞副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王应宽执行秘书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周晋峰秘书长出席并致辞。张院长对各个单位给与会议的支持表示感谢,他强调空间信息技术能够为病虫测报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并期望本次会议能促进植被病虫遥感领域的学科交叉和产、学、研融合。曹主任代表ANSO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充分肯定了遥感技术在推进ANSO可持续农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次大会同时也是由中科院空天院作为承担单位负责的2021年度ANSO联合研究合作专项的项目启动会,曹主任希望专项项目能够通过本次会议与国际合作伙伴精诚合作,推动数据在国际的共享,取得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方主任强调了林草生物灾害防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指出传统以地面人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监测预报组织模式已难以为继,遥感、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进步为林草生物灾害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林草生物灾害防控中心欢迎并大力支持各界同仁共同进行林草生物灾害遥感监测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共同推动植被病虫防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王秘书长指出本次大会将推动植被病虫害防控向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升级,他表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希望与各个单位同心协力,以科技创新实现农业工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努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周秘书长指出病虫害防治不仅涉及植物,还涉及动物和微生物等,维护各物种之间的平衡对保障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遥感是从宏观、大数据、适度方面来推动病虫害治理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他希望植被病虫害遥感测报研究更加放开视野,从多个角度去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宁波大学陈剑平院士和华南农业大学兰玉彬院士参加开幕式。陈院士做了题为“信息化时代植保科技创新与展望”的大会主旨报告,从理念层面、技术层面、产品创新三方面分析了我国植保科技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重塑植保科技创新体系的倡议并指出了信息科技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兰院士做了题为“精准农业航空技术在生态无人农场的应用”的大会主旨报告,介绍了精准农业航空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同时展示了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工作方向,兰院士提出了生态无人农场的建设思路并对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展望。巴基斯坦科学院Iqrar Ahmad Khan院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朱景全副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林克剑所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乔格侠副所长等也应邀做大会特邀报告,对农林草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度探讨。
本次大会将由来自35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植被生境感知方法、植被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技术、监测预警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服务方式等主题做特邀报告。本次会议同时也与《Remote Sensing》期刊(IF:5.349)合作推出了专刊“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Vegetation Pests and Diseases”。大会以作物、森林与草原等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需求为导向,涵盖遥感、农学、林学、草业、植物病理、昆虫学、生态、环境、计算机、大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围绕空间信息技术在植被病虫害的监测、预警、防控中的应用,涉及作物、森林与草原等病虫害,深入探讨相关理论、方法、模型、系统、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大会为遥感和农业、林业和草原植保领域研究、教学、产业融合交流提供了一个科技平台,希望通过深入的研讨和广泛地交流,加速病虫防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人类生态福祉。
大会致辞专家、特邀报告和直播平台